高考专栏

更多>>高考金榜

当前位置:首页管理平台管理平台

高三如何利用一轮复习达到质变

发布时间:2023/8/2 15:23:20   浏览次数:265次

分享:


本文作者共三位,高考分数分别为590、650与690(文),应当说覆盖了相当不同的分数层次。

一、问题澄清

1. 基础是个筐,什么都往里装

在高考相关的讨论中,「基础」一词已经被严重污染了。一味地归因于基础是一种懒惰的表现,可以认为「基础」「能力」「技术」「投机」等要素是一个水桶上不同的木板,考试能力最后是由最短板决定的,而绝大多数人的最短板都不是「基础」,而是「能力」与「技术」。

不幸的是,绝大多数人直到高考前夕仍认为自己的问题在于基础不牢,绝大多数老师也会用「基础」两个字搪塞学生的几乎所有问题。

自然,基础很重要,然而我们也必须纠正一个错误倾向:基础并不等于细致,在高考不考的内容上过度投入只是浪费时间的表现。真正的基础是理解知识之间的有机关联,理解高考对相关问题的考察逻辑,而不是记住特定的知识点。

2. 一轮就要巩固基础?

一般的思路将一轮当作一个时间尺度(高二下至高三一模前),并且认为「一轮就是要巩固基础」。这样的想法未尝不可,但另一种思路是,不把「一轮复习」当成自己基础复习规划的时间尺度,而是当作一个灵活的时间段

若基础问题已得到「解决」,何必还在上面花费过多的时间?真正有效的时间安排都具有「灵活性」,对于基础扎实的同学,应该大胆的进行课外的「有效积累」,或是更深入理解高考的逻辑,为下一阶段做好准备。

3.自我审视与自我整理

以上两点都在强调对自己「基础」的认识,事实上这是整个高中阶段最重要的东西。「自我审视」并不是一项的任务和工作,而是一种思考习惯,情绪波动(大多因成绩产生)后迅速调整自我状态的一种思考方式

不论是否遇到困难,花些时间审视、整理自己会比不断重复训练效果更好。在日常学习里,也可以通过对自身思考来减少的情绪消耗,养成一个平稳的心态。明白自己的位置在哪里,知道自己要做什么事,方向才会更加清晰,心理才会更加坚定。

二、方向定位

1.做什么:高考题与模拟题

现有的应试教育真正的问题并非「应试」本身,而是用愚蠢的办法应试,白白消耗了学生的时间。

考什么就学什么,这是毋庸置疑的。高考命题人与模拟题命题人之间的思路、学历、命题思路均有巨大差异,这也是毋庸置疑的。几乎所有回答都提到了模拟题与高考题之间质的差别:「不要沉浸于自我麻醉式的模拟卷训练,不要在背结论中疲于奔命。」

然而对于特定学科来说,尤其是对于一轮复习来说,高考题终究有不够用的时候,因此需要有一套成熟的方法论指导学生挑选合适的题目与教辅。在《我为什么要「黑」〈试题调研〉》一文中,我们曾经提出了评价教辅的五个维度与二维坐标

如果承认你处于「应试教育」下,是为了高考分数而不是为了趣味去做题乃至「刷题」,那么你所使用的教辅就应该尽量贴近「高考」。何谓贴近?至少有以下四个维度:

1.知识覆盖。是否覆盖了高考所需要的知识(包括课本内容及其拓展延伸)。
2.解题技巧。是否提供了有效的解题技巧。
3.学习方法。是否使学生对学科本身有更深刻的把握,是否能够在宏观上指导学生学习。
4.试题质量。题目在「形」与「神」上是否接近高考试题。

除去以上四个维度之外,我想还有一点重要的就是「装帧印刷」(或者说性价比),即价格是否过高,是否存在大题没留空这类印刷排版的问题。


2.怎么做:训练模式

在第一部分,我们提出了一个多维度的考试模型,其中包括了「基础」「能力」「技术」「投机」等因素。这一模型不仅可以用来分析自己的学习进度与状态,更可以用来指导自己的日常练习。

与一般认识不同,我们认为在高考备考中,尤其是在对高考题与优质模拟题的练习中,不同层面都是在进步的,只不过可能速率不一,因此与其说「补基础」,不如说「补短板」,并且不是以学科为单位考虑,而是考虑到具体学科的具体因素。

举例来说:在传统思路下,语文不好(具体体现为阅读题答不到点)的A君会去多做语文题目,加强对特定科目或是题型的训练;然而在多因素分析的思路下,A君很可能发现阅读题答不到点的首先是因为自己的阅读「能力」有问题,其次则是答题「技术」存在不完善的地方,最后则是对阅读题型的理解不够深入,「投机」取巧亦不足。如是A君便减少了做题量,而扩大了纯粹的阅读量,开始读更加困难的文本,两三个月后有了较大的提升。

当分析层次进展到具体学科的具体因素,练习便可以超出一般的题型分类训练的限度,达到真正能力层次的弥补或提升。这也正是训练中最重要的部分。

在此基础上,我们也要关注「题目利用率」「做题意识形态的调整」

题目只是知识体系的一个反映,所以若是拿题目来去构建体系,只是蜻蜓点水,不成系统。而正确态度是,我们应当带着一个知识面去看题目的「点」。题的关键作用在于筛出面的重点和对知识网络进行补充,于后者而言,我更强调是透过题目的这个「点」,用查阅文献等方式去联系到知识本身,拓展成面,构建成网络。但用题目去填充知识体系这个行为本身效率是非常低的,所以在打基础的阶段,我们建议将积累的优先级排在做题的前面
题目的作用还体现在检测知识的熟练度上,这里的熟练度指调动知识的准确度以及速度。在一轮,一定不要有「刷题」的意识,而要有「咀嚼题目」的意识。因为在基础阶段,调动知识的准确度要比速度更加重要。
对于优质的题目,要勇于去反思,发散新思路。对于历史而言,选择题背后的史料挖掘比选择题本身更有价值;地理选择题题目与选项的逻辑引人深思;英语的真题可以反复使用,听说部分也可以拿来练耳朵。
除此之外,还要注意做题不要有依赖情景回忆相似题答案的意识,因为很多题目都是材料相同,但设问指向完全不一样。我们在做题时就培养应该抓住本质规律的意识,而不是背记答案、欺骗自己。

当然,也存在一些细节小点,挂一漏万,列举如下:

  • 不要用手写错题本,直接收集卷子或拍照;
  • 对不好的模拟题不用过多反思。
  • 理解高考国标与省标的差异。
  • 使用教育部考试中心的《试题分析》。
  • 自主收集较大省市的模拟试题(近年来越发重要)。
  • ……

3.何时做:时间安排的技巧

希望陈述一个客观的时间安排是没有意义的。真正高效的时间安排都是通过「实验法」不断尝试出来的。

然而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,时间安排涉及的实质问题是自己与学校之间的冲突。大多数学校会在高三上学期把复习的侧重点放在主科上,从学科性质而言,主科提升的稳定性要比综合科目强(这点语文除外),对投入的时间和精力要求也较大,所以这一安排也有合理之处。

「紧跟学校」这一策略虽然无从体现学习的自主性,但不失为一种具有稳定收益的学习模式。个人的学习模式与学校的大环境产生冲突容易对学习产生「阻力」,而产生「合力」的方式,就在于适当顺从学校安排,合理应用学校环境与资源,把课堂和作业「为我所用」。

所以就算学校环境是糟糕的,从形成合力的角度而言,在一轮复习的时间里,把复习重点聚焦在主科上这一策略也具有正确性。而理想的目标便是,争取在兼顾文综基础的同时,达到「语文平均分,数学英语(高考难度下)140+」的水平。

三、复习方式:内容导向与题型导向

1. 物质基础

(1)教辅

2.内容导向:数学、文综

内容导向的重点在于把知识划分为专题模块,然后通过专题的攻破,对知识框架进行完整构建。

这个知识模块划分的依据就要参见考纲:跟着考纲走,可以时时确保自己做的都是有用功。

(1)数学:熟练度(调动知识的速度与准确度)

以专题为模块,借助资料熟练公式定理,完成知识积累。

小题适当记忆二级结论,大题自己尝试总结思路与模板,通过练习不断提升调动知识的速度与精准度。

建议的流程是先题型突破后套卷综合,不过穿插着来也没有问题。

(2)政治:框架意识

建议通过思维导图形式来构建框架,在高考大题设问切口变小的趋势下更侧重于单一原理阐释类(微观设问)知识的巩固也没有大碍,但一定注意把课本的内容结构化、体系化

在背诵记忆这方面,个人并不建议把整本课本都背下来,细枝末节并不等于基础,而是建议对每个知识切口进行语言整理,形成自己答题的语言库。而语言的积累主要有两个来源,一方面是课本语言,一方面是时政内容。小题部分,加强对错误说法的敏感度和对内容的理解就好了。

错误说法的积累可以靠题目完成,对课本内容的深入理解则要诉诸外力(老师讲解,自己查阅等)。学有余力者可以适当关注时政,熟悉时政语言,培养选择题中「排异」的能力。

最后强调一下背诵的优先级,现阶段最重要的就是该背就背

 
QQ在线咨询
招生咨询电话
13017007171
400-0856-099
投诉及应急电话
18985046417